时间: 2024-07-18 10:43:33 | 作者: 滚筒输送机
从物流自动分拣设备、物流输送设备、存储设备,到危废处理物流输送系统、汽车轮毂混线智能物流调度传输系统……近年来,得益于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崛起,智能物流装备也随之蒸蒸日上,并已深入应用到邮政速递、跨境电子商务、海关、体育、环保、化纤、医院等各行业。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物流设备生产制造的代表性企业,深圳市天和双力物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单一的物流部件产品制造发展到集品牌物流装备和智能物流系统集成为一体的综合性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厂商,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摆轮分拣机、机器人自动装箱生产线、化纤行业自动投料输送系统和危废物自动垂直输送倒料系统均填补了我国该领域内的应用空白。
“天和双力创建于1993年,当时是为了响应国家支持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号召过来创业。”据天和双力总裁胡淳介绍,物流装备是整个产业链的物流打通者,是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成立之初就从物流自动化中应用最多的零部件“滚筒”开始的,一步步走过来。
“公司是顺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大潮发展起来的。”据胡淳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行业随经济快速地发展迅速崛起。1997年春节前,天和双力迎来了一次重大挑战。应长虹集团的要求,公司需要在春节放假的12天内为其完成吉林工厂2条彩电生产线的改造、安装调试任务,并保证第13天实现日产2400台彩电的生产能力。
“当时恰逢春节期间,正是全国人民与家人团聚的时候,我们的团队为了能保项目交付,放弃了团聚的机会,冒着严寒,克服物资供应紧张的困难,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最终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任务。”天和双力常务副总裁池祖后回忆说,这一单下来,为公司从零部件发展到整机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制造和项目交付能力。同时也将公司在市场上的名声打开了,包括创维、厦新等都成为了我们的客户。
在此后的数年中,天和双力进一步将市场触角延伸到了汽车、烟草、化工、化纤、食品、饮料、能源、医药、环保、邮政、速递、海关、水上娱乐等各行各业,服务了上千家各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自主研发了全国第一台伸缩皮带机、第一套全自动海关快件分拣系统等。2007年,天和双力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制造水上运动整套输送系统工程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天和双力生产制造的环保行业固废处置中心自动化物流输送系统获得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十大新产品称号。截止目前,天和双力已获得各类专利及著作权75项。
“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胡淳表示,为保持持续的创新动能,公司每年规划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不低于3%。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公司总结出了“三个不动摇”的理念,即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不动摇、坚持以现代管理和现代科技的工作理念不动摇、坚持团结创新拼搏忠诚的企业精神不动摇。“正是善于创新、敢于拼搏的团队‘人和’优势,帮公司经受住了近30年发展历史中的重折和考验,经历了从零到整、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知名再到知名品牌的发展创新历程,直到助力实现变成全球知名品牌的百年企业梦想。”
与此同时,深圳市包容的市场营商环境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这些“地利”条件,也是助力天和双力持续发展的主要的因素。胡淳以研发经费为例介绍说,在深圳市罗湖区税务局的帮助指导下,公司每年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了772.97万元,减免税款193.24万元。这笔减免资金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中去。公司也因此实现了连续20%以上的年匀速增长。2019年,公司合同额达4.5亿元;2020年,仅上半年合同额就已突破3亿元。
凭借在物流装备生产上的不断累积,天和双力也逐渐从整机制造发展到如今可提供智慧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从整机到系统集成的重点是对客户的整体工艺流程的钻研与理解。”胡淳介绍说,如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早在2003年,天和双力就为中信戴卡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套轮毂制造生产物流输送系统,并在此后近十年间不断深挖轮毂制造的每个生产环节。最终在2012年,公司首次获得超过千万元的单个项目订单,不仅实现智能物流装备系统的整体输出,更凭借过硬的研发技术水平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如今,我国智能物流装备水平已在逐渐赶超国际前沿水平了。”胡淳认为,因为国内物流装备应用场景之复杂、运行效率要求之高是海外所不能够比拟的。如我国的快递件数量巨大且往往外包装都是五花八门不规整的,一旦外包装在传输过程中被卡住或挂住,部分设备可能就有损坏风险,因此导致总系统瘫痪。所以在物流分拣设备的破坏性试验中,我们甚至会直接将沙子铲到关键运行机构上进行极限工况的测试。
胡淳表示,随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工业4.0的到来,为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促使产品的生产以及包装等走向个性化模式,这就要求物流装备在保持高效的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能支持多种类产品个性化柔性生产;另一方面,新零售的发展对产品从厂家到用户的配送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智能物流装备项目实施中,不再能将其看成简单的机械设备加控制系统软件,而是应将其看成为物质创造性流动的承载体,是从信息流到物理流通全环节的融合。”胡淳表示,为此,我们正在规划建设行业内更新、更开放、更包容的合作模式,通过将业内技术优势显著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技术联盟,进行资源与信息共享,共同助力行业发展与技术水平提升。